太原锣鼓以其刚健质朴、节奏明快、昂扬向上、催人奋进的格而成为流传最广、最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,是逢年过节、结婚开业等各种庆典上必不可少的节目。在太原,基本上所有的村庄、社区及大型厂矿、学校都有自己专门的锣鼓队和一整套相应的服饰、行头。
鼓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,传说为黄帝所造。山西的鼓种族旺支繁,既有自成一家的清锣鼓,又有吹打锣鼓、鼓舞等。太原锣鼓所用乐器分大小两组,以大家什享名。其乐器为大鼓(有的直径五尺左右)、大铙、大钹,大鼓为领奏。小家什为战鼓、马锣、二钹铰子。鼓声沉雄稳健、淳朴厚实;铙钹铿锵有力、石破天惊,鼓声为主,铙、钹辅之,相互配合,声势夺人。曲牌主要有“流水”、“单一二五”、“双一二五”、“狗相咬”等。“流水”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,“一二五”则是根据马锣击打节奏而得名。鼓为古代战场催征迎战、鼓舞士气的号令,所以,大多数鼓曲如“单刀赴会”、“三战吕布”、“四面埋伏”、“五马破曹”、“六出祁山”、“七擒孟获”等皆由军事与征战而来,节奏多为行进式。最的曲子《秦王点兵》,据说就是公元619年,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,击鼓迎战,鸣锣收兵,进退有序,取得了胜利而流传下来的。